气象基本公共服务
白皮书
顺平县人民政府
2013年8月
前言
顺平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交绥,河北省西部,保定市西郊,是半山区县,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大陆性气候特点明显,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春季冷热无常,多风干燥;夏季炎热雨多,有时形成灾害;秋季温度适中,秋高气爽。据1981-2010年30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11.7毫米,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干旱、冰雹、大风、雷暴、高温、寒潮等,气象灾害占全县自然灾害的90%以上,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将防灾减灾工作作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减轻灾害风险列为政府工作的优先事项。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这是党中央对新时期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顺平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顺平县已初步形成了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结合、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基本覆盖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安全生产等领域。顺平县气象局在积极创建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同时,努力做到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以及“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气象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改善民生、提升经济竞争力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为顺平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康福祉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使公众更方便地了解本县公共气象服务情况,使气象服务更好地造福社会公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特编写《气象基本公共服务白皮书》,介绍目前开展的各类气象监测信息、天气预报信息、专业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气象行政服务、气象科学普及、公共气象服务渠道等。同时,附录提供了常用气象术语解释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防御指南,便于公众科学应用气象信息。
《气象基本公共服务白皮书》根据气象事业的发展每年修订一次,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目录
前言
一、公共气象服务内容
(一)公众气象服务
1、气象监测信息
2、天气预报信息
(二)决策气象服务
(三)专业气象服务
1、农业气象预报
2、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
3、周边城市气象预报
4、特色旅游景点气象预报
5、其他行业气象服务
(四)人工影响天气
(五)气象行政服务
(六)气象科学普及
二、公共气象服务渠道
(一)电视
(二)声讯电话
(三)气象网站
(四)手机短信
(五)电子显示屏
(六)气象大喇叭
(七)纸质材料
三、附录
(一)常用气象术语
(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防御指南
(北京时)
白天:08-20时
夜间:当日20时-次日08时
2、天空状况用语
晴天:天空无云,或中、低云云量不到天空面积的1成,或高云云量在4成以下。
多云:天空云量较多,有4-7成的中、低云,或有6-10成的高云。
阴天: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稍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
3、降水用语
阵雨:是指雨势时大、时小、时停,雨滴下落和停止都很突然的液态降水。
雷阵雨:指降水时伴有雷声或闪电的阵雨。
毛毛雨:指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落情况不易分辨。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而无湿斑。
阵雪: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雨夹雪:雨滴中同时夹带雪花的降水现象。
积雪:雪覆盖地面出现堆雪情况。
4、降水量
降水量——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规定以毫米(mm)为计量单位。降水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气象学上经常使用雨量等级或雪量等级来描述降水强度,具体见下表(单位mm)。
雨量
等级
12小时
量值
24小时
量值
雪量
等级
12小时
量值
24小时
量值
微量降雨
(零星小雨)
<0.1
<0.1
微量降雪
(零星小雪)
<0.1
<0.1
小雨
0.1~4.9
0.1~9.9
小雪
0.1~0.9
0.1~2.4
中雨
5.0~14.9
10.0~24.9
中雪
1.0~2.9
2.5~4.9
大雨
15.0~29.9
25.0~49.9
大雪
3.0~5.9
5.0~9.9
暴雨
30.0~69.9
50.0~99.9
暴雪
6.0~9.9
10.0~19.9
大暴雨
70.0~139.9
100.0~249.9
大暴雪
10.0~14.9
20.0~29.9
特大暴雨
≥140.0
≥250.0
特大暴雪
≥15.0
≥30.0
5、气温
气温——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标准观测场内百叶箱中距地面1.5米高处所测得的温度,单位为℃。气象上常用的有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平均气温: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算术平均值,有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等。
最高气温:一般指白天出现的最高气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前后。
最低气温:一般指夜间出现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06时前后。
6、风
风——天气预报中所说的风是指标准观测场内风塔上离地10米高处所测得的风向和风速。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一般用16个方位来表示风向。风速是指空气在水平方向运动的速度,以米/秒(m/s)为单位。为便于使用,把风速按一定量级区间划分为风力等级。具体见下表:
风力等级
风速(m/s)
风力等级
风速(m/s)
风力等级
风速(m/s)
0
0—0.2
7
13.9—17.1
14
41.5—46.1
1
0.3—1.5
8
17.2—20.7
15
46.2—50.9
2
1.6—3.3
9
20.8—24.4
16
51.0—56.0
3
3.4—5.4
10
24.5—28.4
17
56.1—61.2
4
5.5—7.9
11
28.5—32.6
18
5
8.0—10.7
12
32.7—36.9
6
10.8—13.8
13
37.0—41.4
7、能见度
能见度——指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的轮廓和形体的最大水平距离。
8、雾
雾——指近地面的空气层中悬浮着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降到1km以下的天气现象。根据水平能见度大小分“雾”(能见度500~1000m)、“浓雾”(能见度50~500m)和“强浓雾”(能见度不足50m)。
9、霾
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防御指南
顺平县气象局根据中国气象局16号令《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14种气象灾害及时发布、更新或者解除预警信号,并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2013年4月下发的《霾预警信号修订标准(暂行)》对霾预警信号进行了更新。具体级别及防御指南如下:
1、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1)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准备工作;
②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③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
④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2)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准备工作;
②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③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④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3)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
②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③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④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⑤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4)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③回港避风的船舶要视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安排人员留守或者转移到安全地带;
④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⑤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2、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②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③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2)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②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③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3)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②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③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④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③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3、暴雪预警信号
暴雪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工作;
②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进行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③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④种养殖业要储备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⑤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2)暴雪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雪灾和防冻害措施;
②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③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④种养殖业要备足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⑤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3)暴雪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
②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③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④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将户外牲畜赶入棚圈喂养。
(4)暴雪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必要时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③必要时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高速公路暂时封闭;
4、寒潮预警信号
寒潮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 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准备工作;
②注意添衣保暖;
③对热带作物、水产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④做好防风准备工作。
(2)寒潮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工作;
②注意添衣保暖,照顾好老、弱、病人;
③对牲畜、家禽和热带、亚热带水果及有关水产品、农作物等采取防寒措施;
④做好防风工作。
(3)寒潮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应急工作;
②注意防寒保暖;
③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要积极采取防霜冻、冰冻等防寒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④做好防风工作。
(4)寒潮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注意防寒保暖;
③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要积极采取防霜冻、冰冻等防寒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④做好防风工作。
5、大风预警信号
大风(除台风外)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者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工作;
②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③行人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刮风时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下面逗留;
④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
(2)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者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工作;
②停止露天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尽量转到避风场所避风;
③切断户外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④机场、高速公路等单位应当采取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
(3)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者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应急工作;
②房屋抗风能力较弱的中小学校和单位应当停课、停业,人员减少外出;
③切断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水上交通等单位应当采取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
(4)大风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人员应当尽可能停留在防风安全的地方,不要随意外出;
③切断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水上交通等单位应当采取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
6、沙尘暴预警信号
沙尘暴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 12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沙尘暴工作;
②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做好精密仪器的密封工作;
③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
④呼吸道疾病患者、对风沙较敏感人员不要到室外活动。
(2)沙尘暴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沙尘暴应急工作;
②停止露天活动和高空、水上等户外危险作业;
③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单位做好交通安全的防护措施,驾驶人员注意沙尘暴变化,小心驾驶;
④行人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户外人员应当戴好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注意交通安全。
(3)沙尘暴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者已经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沙尘暴应急抢险工作;
②人员应当留在防风、防尘的地方,不要在户外活动;
③学校、幼儿园推迟上学或者放学,直至特强沙尘暴结束;
④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高速公路暂时封闭。
7、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防御指南: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②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③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
④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防御指南: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②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③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④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3)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防御指南: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
②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③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
④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特别注意防火。
8、干旱预警信号
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干旱指标等级划分,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标准。
(1)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工作;
②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一切可用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
③压减城镇供水指标,优先经济作物灌溉用水,限制大量农业灌溉用水;
④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限制排放工业污水;
⑤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2)干旱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和救灾工作;
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远距离调水等应急供水方案,采取提外水、打深井、车载送水等多种手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牲畜饮水;
③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缩小或者阶段性停止农业灌溉供水;
④严禁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暂停排放工业污水;
⑤气象部门适时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
9、雷电预警信号
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工作;
②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2)雷电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 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雷应急措施;
②人员应当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③户外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
④切断危险电源,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
⑤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3)雷电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 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应急抢险工作;
②人员应当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并关好门窗;
③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④尽量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等电器;
⑤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的发布。
10、冰雹预警信号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1)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冰雹的应急工作;
②气象部门做好人工防雹作业准备并择机进行作业;
③户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④驱赶家禽、牲畜进入有顶蓬的场所,妥善保护易受冰雹袭击的汽车等室外物品或者设备;
⑤注意防御冰雹天气伴随的雷电灾害。
(2)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2小时内出现冰雹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冰雹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气象部门适时开展人工防雹作业;
③户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④驱赶家禽、牲畜进入有顶蓬的场所,妥善保护易受冰雹袭击的汽车等室外物品或者设备;
⑤注意防御冰雹天气伴随的雷电灾害。
11、霜冻预警信号
霜冻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1)霜冻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48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0℃以下,对农业将产生影响,或者已经降到0℃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影响,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准备工作;
②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③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要关注当地霜冻预警信息,以便采取措施加强防护。
(2)霜冻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24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零下3℃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或者已经降到零下3℃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应急工作;
②农村基层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
③对农作物、林业育种要积极采取田间灌溉等防霜冻、冰冻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④对蔬菜、花卉、瓜果要采取覆盖、喷洒防冻液等措施,减轻冻害。
(3)霜冻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24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零下5℃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或者已经降到零下5℃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应急工作;
②农村基层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
③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12、大雾预警信号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准备工作;
②机场、高速公路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③驾驶人员注意雾的变化,小心驾驶;
④户外活动注意安全。
(2)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工作;
②机场、高速公路等单位加强调度指挥;
③驾驶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车、船的行进速度;
④减少户外活动。
(3)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应急工作;
②有关单位按照行业规定适时采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如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暂时封闭等;
③驾驶人员根据雾天行驶规定,采取雾天预防措施,根据环境条件采取合理行驶方式,并尽快寻找安全停放区域停靠;
④不要进行户外活动。
13、霾预警信号
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霾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①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
②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PM2.5浓度大于115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
③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
预报用语: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出现中度霾,易形成中度空气污染。
防御指南:
①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
②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减少外出。
(2)霾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①能见度小于2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
②能见度小于2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PM2.5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
③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500微克/立方米。
预报用语: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出现重度霾,易形成重度空气污染。
防御指南:
①空气质量差,人员需适当防护;
②一般人群减少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尽量避免外出。
(3)霾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①能见度小于1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
②能见度小于1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PM2.5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500微克/立方米。
③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500微克/立方米。
预报用语: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出现严重霾,易形成严重空气污染。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
②空气质量很差,人员需加强防护;
③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当留在室内;
④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⑤驾驶人员谨慎驾驶。
14、道路结冰预警信号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①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对准备工作;
②驾驶人员应当注意路况,安全行驶;
③行人外出尽量少骑自行车,注意防滑。
(2)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①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工作;
②驾驶人员必须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使;
③行人出门注意防滑。
(3)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①交通、公安等部门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交通、公安等部门注意指挥和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关闭结冰道路交通;
③人员尽量减少外出。